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 环球IT在线> 资讯 > 涉嫌侵犯公民隐私,今日头条再上政府黑名单

涉嫌侵犯公民隐私,今日头条再上政府黑名单

2019-09-17 11:43:48  阅读:303147 来源:搜狐

  又一次挑战监管底线 今日头条再上黑名单。

  9月15日,国家计算机病毒中心发布了《移动APP违法违规问题及治理举措》。其中APP和SDK存在的六大类问题,包括远程控制、恶意扣费等八大类恶意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涉嫌超范围采集公民个人隐私等。在被点名的产品中,今日头条赫然在列。

  在围绕APP产生的各种问题中,窃取个人数据,“越界”搜集用户个人信息的关注度始终居高不下。强制授权、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的现象大量存在,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十分突出。用户数据问题之所以常常会牵动舆论神经,不仅仅因为数据商业化运用带来的“大数据杀熟”等问题,更在于一旦出现数据泄露,这些信息往往会为电信诈骗、敲诈勒索、恶意账号注册等犯罪提供“精准制导”。

  被评价为“为了盈利蒙眼狂奔”的今日头条在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上,可谓劣迹斑斑。

  1月16日,自媒体人凌建平状告今日头条放心借非法获取用户通讯录一事,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做出了答复,称会将该诉求转送北京市委网信办处理。

  刘先生在注册了今日头条后,发现自己即使更换手机,虽然从未允许今日头条读取手机通讯录权限,头条APP还是会推荐原来手机上通讯录好友信息。

  刘先生认为,这严重侵犯了他的隐私权,违反了信息收集的“合理、必要”原则。一纸诉状将今日头条告上法庭。

  在6月20法院审理这一案件中,今日头条方提出:虽然通讯录中包含有个人姓名、电话等信息,但这些并非原告本人的信息,而是其社会网络成员的信息,故该等信息不属于原告的“隐私信息”。

  此语令全国一片哗然。用户隐私侵犯本就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命门,而今日头条竟然罔顾法律和民意,为了胜诉竟然说出如此无底线的言论,有网友评论“世界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的诡辩!”更有网友调侃到,“我想了解下张一鸣的通讯录,请公开下”。

  当天,潇湘晨报就“头条称通讯录不属于个人隐私”的话题在微博发起投票,到下午18点52分时,已有8.1万网友投票表示不愿意共享自己的通讯录,占总参与人数的98%。

  从《新京报》等媒体的报道来看,今日头条的代理律师并未对刘先生提出的“非法窃取隐私”进行反驳。反而是去质疑刘先生的头条用户身份,并对法律白纸黑字写明的“通讯录属于用户隐私信息”进行无厘头的践踏。这是否意味着,头条变相承认了其未经用户允许盗取用户隐私信息的事实?

  其实,关于头条系产品窃取用户隐私的批评从未停息过。

  2018年初,今日头条陷入“麦克风监听用户讲话”风波。据观察者网报道称,许多用户反映自己某天说了一句话后,今日头条很快就会推荐这句话相关的资讯或广告。

  有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经历: 1.有一次我同事说想吃小龙虾,晚上没吃上,回到家打开抖音就推送了两个关于小龙虾的视频 2.有一次跟家里人拌嘴,拌完之后打开抖音想看看搞笑点的视频缓和一下心情,推送的全是:夫妻之间关系如何和睦相处,家庭矛盾如何解决 还有一两件事情,就不细说了。而且发生之后我完全没有通过打字或者其他途径跟手机有过类似的接触。我只能怀疑抖音监听用户隐私!

  细思极恐,不寒而栗。

  关于今日头条系产品侵犯隐私的质疑,窃取同行数据的龃龉一直未曾停止过,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今年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起草了《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规定,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而在治理层面,公安部、工信部、网信办等部门也在形成治理合力,公安部等部门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净网”专项行动。

  国家如此重视,是因为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的犯罪,其危害不亚于给食品投毒,对疫苗造假,遗祸无穷。在这样的高压背景下,今日头条依然顶风作案,不能不让人对字节跳动的商业操守和企业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忧虑。

  对不断挑战监管底线的公司而言,勿以恶小而为之。说到底,还是要体悟下那些充满中国智慧的老话: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善恶有报,来早来迟。


热门文章